企业动态

首页 行业资讯 企业动态 文章详情
【ESIC2018系列报道—2018储能技术创新典范TOP10】中国电科院—适应于配电网多应用场景的移动式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在 2018-04-27 发布


导读

4月3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承办的“第二届国际储能创新大赛颁奖盛典”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本次大赛共评选出“2018储能技术创新典范TOP10”、“2018储能应用创新典范TOP10”、“2018储能年度人物奖”、“评委会大奖”及“团队参与奖”5项大奖,用以表彰过去一年在储能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推广等领域表现突出的储能企业和个人。


联盟特推出获奖项目系列报道活动,对斩获大奖的获奖项目进行系列报道,以实现宣传创新技术,推广典范商业模式,为优秀的技术厂商和方案提供商搭建学习交流和平台,推动储能技术向产业应用、产业创新及跨界融合的市场趋势发展的目的。

2018储能技术创新典范TOP10

◆ 获奖单位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申报项目:适应于配电网多应用场景的移动式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科院)成立于1951年,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科研单位,是中国电力行业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机构。主要从事超/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技术、电网规划分析及安全控制技术、输变电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配用电技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电力电子、信息与通信、能效测评及节能等技术的研究,研究范围涵盖电力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各个方面。

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电需求的迅猛增长,用电负荷多样性趋势更加明显,对于配电网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体现在应急供电/重要负荷保电、提升尖峰时段供电能力以及改善供电质量三个方面。在应急供电/重要负荷保电方面,对于重要负荷,一旦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的政治影响或经济损失;在改善供电质量方面,随着光伏发电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不但改变了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也改变了系统电源分布,造成系统的无功分布不合理,造成局部地区电压越限问题;在提升供电能力方面,目前社会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负荷类型不断增加,昼夜平均电力需求峰谷差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一些地区特定时段出现的尖峰负荷导致配电变压器过载现象,给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创新性/先进性

基于上述问题,项目提出3项创新点,分别针对重要负荷的不间断应急供电问题,移动储能系统采用在线供电技术,实现与电网供电间零毫秒切换,提高了对重要负荷供电的可靠性。针对并网点电能质量问题,移动储能系统能够根据并网点电压/频率波动大小,结合自身容量和储能SOC调整有功/无功输出,改善并网点电能质量。针对多种应用场景下不同负荷大小、用电时间长短的需求,移动储能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实现不同功率和容量的配置,提高了移动储能系统供电的灵活性;


项目成果能够实现串联、并联以及双回路模式下的应急供电,能够实现整个应急供电周期内的在线供电,包括系统的在线接入和退出,应急供电过程中对负荷的在线供电。最大程度上降低断电过程对用户的影响,保证重要负荷的可靠供电。相比柴发机组移动储能系统输出电能质量更好,能够实现并离网运行无缝切换。与飞轮储能相比供电时间更长,现场投运无需再次进行设备调试,降低工作量。同时移动储能系统可实现多种模式下保供电,应用范围更广。目前已完成3套在线式移动电池储能系统开发,并在上海、江苏和福建进行了示范应用。

项目价值/前景

成果可在行业全面推广应用,适用于MW级以下的中小规模应急供电场所。移动储能系统在动稳态性能方面优于柴油发电机组及飞轮储能,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区,以每省70套柴油发电车保守估计,约2380台柴发车在运行,按此估计全国移动储能供电系统产业规模可达几十亿。


统软云 快速应用开发网